新聞

2023年12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蘇浙公學 - 2023年12月
創造真實語境 掌握教學趨勢 英語學習生活化
蘇浙公學持守「整齊嚴肅」的校訓精神,以「敦品力學」及「學風純樸」為辦學目標,校本課程設計均衡而全面,英文教學元素多樣,鼓勵同學在課堂以外多嘗試使用英文溝通。得益於校方的完善規劃與統籌各方面的優勢,學校英文科多年來維持正增值。方仲倫校長認為「讓學生在初中階段,於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學習英文,成效最為顯著」。
發揮「一校兩制」優勢 建構多元發展出路
學校發揮「一校兩制」的優勢,國際部及直資部學生共用同一個校園,有效營建多元文化的學習氛圍,以及得天獨厚的英文語境。以英文為主要溝通語言的國際部同學能夠與直資部的同學在課餘期間碰面交流,使同學習慣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語。校方亦會安排初中學生到國際部參與特色課堂,促進本地學生與外籍學生「同儕互學」。
此外,學校提供雙軌制課程,直資部學生完成中三(Year 9) 課程後,可以選擇修讀由英國劍橋大學創立的國際中學教育普通證書課程(IGCSE) 或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課程(HKDSE),亦可以選擇完成中四(Year 10)課程後,修讀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或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KDSE)課程。學生擁有更多元化的選擇,配合學校適切的支援及指導,步向成功的康莊大道。
「一生一體藝」方針 活學活用英語
學校致力推行「一生一體藝」方針,逾40項課外活動供同學挑選,例如籃球隊和羽毛球隊等。學生通過參與課外活動,與志同道合的同學建立友誼,藉着活動中的協作﹑討論等,使他們的英文能力有所精進。從活學活用中,提高聽、說、讀、寫能力,提升他們運用英文的信心。外籍英語老師 Ms. Cable 表示:「同學在課堂中『萬眾矚目』地說英文難免會感到尷尬,導致他們不敢大膽說英文。然而透過活動,讓同學自然地用英文溝通,有助於鼓勵同學多說英文。」
實踐因材施教方針 適時調整教學內容
學校採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針,不但設有英語教學班和中文教學班,初中部分科目的校本課程內容更會按照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調適,達至學有所長、教學相配。同時,學校會從學生的學術表現中,跟進他們的學習進度,繼而針對同學的學習所需,提供及時支援和指導。對於高中學生而言,學校堅持投放資源,協助他們在文憑試中取得理想成績。例如:根據他們的學習差異,為他們安排適切的課後補習,支援同學應對即將到來的文憑試,取得理想的成績,日後入讀心儀大學。
開辦海外交流團 戲劇提升學習興趣
為創造自然、有趣的英語學習氛圍,學校積極舉辦各類型海外交流團,例如在復活節期間安排同學前往東南亞國家,以及暑假期間前往英國﹑澳洲﹑紐西蘭等國家,讓同學在天然的語境下,自然地將英語應用在日常溝通交流。此外,英文科組會舉辦班際英文話劇活動,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特定的主題和場景自行撰寫劇本,並進行演繹,從而訓練其寫作技巧,從表演當中培養聆聽與會話能力,讓他們學會與人協作、溝通,投身於舞台沉浸式的英語氛圍中。
方校長指出:「活動不僅能夠加強同學之間的團隊精神,更能夠令語文學習更為生活化,讓同學在舞台上展現語文能力。對台下的觀眾而言,亦可以從觀摩中學習。」英文話劇活動推出多年,一直以來廣受學生歡迎,甚至有同學早在學期初已經開始期待,足見這項活動能夠有效地激發同學對英文的學習興趣。
全方位學習規劃 跳出課室框架
學校深諳英語學習並不局限於課堂之中,因此提倡全方位學習,每年為各級同學舉辦逾100次的外出學習活動,進行探究式學習。每年國際部均會舉行「Discover Week」,組織同學出境參與學習活動;直資部則會舉辦多次「探究學習日」,使同學透過校外學習,將包括英文在內的知識於日常生活中學以致用。例如參觀蠟像館,認識中外名人,了解全球的發展趨勢,拓闊國際視野。學校亦安排同學在參觀後進行資料搜集並撰寫報告,從探究之中深化知識層面;並從體驗之中感受到學習英文的樂趣。
不僅如此,學校更開展「英文週」,鼓勵學生當日用英文與老師溝通,為他們提供充足的機會應用英文。同時藉着多元化的活動,例如書籍分享﹑訪問遊客等,鼓勵他們多聽、多講,增加他們的英語詞彙量,並熟悉使用英文會話的情境。
方校長補充:「我們積極推動不同科組展開跨科協作教學,透過『探究學習日』舉辦不同類型的學習活動。例如英文科與經濟科合作,讓同學從中了解經濟領域的專業用語。」校方更將英語元素融入STEAM 學習當中,以科技教材進行英語教學,透過以英文作為橋樑,讓同學開闊眼界,掌握全球科技的發展趨勢。
培養閱讀習慣 建立自學能力
閱讀是學習語言和吸收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學校致力推動閱讀計劃,培養學生建立閱讀習慣,深化文化涵養。學校的圖書館館藏豐富,英文藏書更是不計其數,涵蓋的範疇廣泛而多樣化,能夠為同學閱讀英文書提供優越的條件。同時,為鼓勵同學多翻閱英文書籍,學校特別舉辦「哈利波特週」,以趣味性的方式,擴闊同學對英文圖書的涉獵,提高個人在生字﹑閱讀及寫作方面的能力。英文科老師每星期亦會為同學安排指定讀物,配合早讀時間,讓同學在上午最精神的時段從閱讀中吸收英文知識。本年,校方更推出新措施「知書悅聽電子圖書館」,學生可以從線上平台海量的資源中,挑選自己感興趣的英文書籍,以電子學習引發同學對閱讀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精神。
支援學習需要 掌握英語教學模式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着不同的需要,例如新生或內地生需要適應中學生活;高中則要面對中學文憑試等。為此,學校提供全面而適切的學習支援,方校長指出:「小學與中學最大的分別在於學習模式,小學的學習模式偏向由老師主導;而中學階段,我們希望引導同學自主學習。」每年,學校皆會為取錄新生提供全方位銜接課程,協助他們儘快適應中學的學習模式與生活;針對內地來港的學生,校方了解到語言是他們在港求學所面對的難處之一,因此特別為他們安排學校發展主任提供支援,掌握英語學習技巧。